11月份,少部分地区出现冬小麦生长过旺,多数地区新季小麦整体长势稳定,小麦现货市场价格出现回落,但在政策收购的支撑下,价格并未出现大幅下跌。截至11月末,全国小麦均价报2450元/吨,较上月下跌18元/吨。11月中储粮及市、县级小麦储备继续投放,量级较小、成交不旺,而托市小麦何时投放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。
基层购销不温不火
储备收购支撑价格
11月份,新的中储粮小麦增储库点继续加入收购,至目前中储粮集团公司在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湖北、新疆等9个省(区)累计启动增储收购库点约460个,在新季小麦丰收的背景下,储备及时入市收购,有力支撑了新季小麦价格,有效维护了种粮农民利益。不过用粮企业目前采购态度较为中性,并未大量增加库存。贸易主体方面,因不看好后续囤粮收益,普遍采取观望态度,并未大量收购。综合导致当前小麦价格依然在低位徘徊。11月末地方小麦挂拍仅15%的成交率和较低的成交价格,也能看出当前市场的谨慎心态。
具体价格上,普通小麦方面,目前江苏徐州粉厂收购价格报2460元/吨,较上月下跌10元/吨;安徽宿州地区面粉厂收购价格报2460元/吨,较上月下跌30元/吨;山东济南地区面粉厂小麦收购价格报2420元/吨,较上月下跌20元/吨;河南地区报2470元/吨左右,较上月下跌10元/吨;河北地区面粉企业收购价报2440元/吨左右,较上月下跌20元/吨。优质小麦方面,河南地区“新麦26”就厂收购价维持在2720元/吨附近,与上月持平,虽然各厂由于纯度等指标要求差异,收购价格略有不同,但多数企业优麦收购价格均保持稳定。
值得关注的是,目前仍有不少托市小麦在库,其中2017年、2019年托市小麦存放时间较久,且库存量级较大,该部分小麦的投放价格和投放节奏,势必会显著影响小麦价格走势,因此备受市场关注。
经济刺激政策加码
小麦产品涨跌互现
宏观消费数据方面,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96亿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4.8%,增速比上个月加快1.5个百分点。其中餐饮收入4952亿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3.2%,增速较上月下降0.1个百分点;1~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960亿元,同比增长3.5%,增速较上月提升0.2个百分点,其中全国餐饮收入44367亿元,同比增长5.9%,增速较上月下降0.3个百分点。
“社零”数据持续向好,逐步改善市场对于远期消费的恢复预期,不过当前市场仍然期盼各类消费刺激政策继续加码,尤其是“餐饮消费券”类刺激政策,确能够显著拉动城市餐饮消费,提升小麦下游加工产品销售,进而提升市场对远期小麦价格向好的信心。
小麦下游产品价格方面,截至11月末,河南郑州面粉出厂价格报2720元/吨,较上月下跌130元/吨左右;郑州地区次粉出厂价格2180元/吨,较上月下跌30元/吨;郑州地区麸皮出厂价格1750元/吨,较上月上涨110元/吨左右。小麦加工主产品价格表现持续偏弱,也反映出当前下游消费并不理想,仅麸皮价格因受生猪持续盈利带动,表现相对较好。进入12月,节日备货氛围下,面粉消费有望增加,支撑小麦加工产品价格企稳。
小麦进口下降六成
利好国内小麦消费
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10月份我国小麦进口仅为22万吨,同比减少66.20%,远低于上半年近200万吨/月的进口量;1~10月累计进口小麦1097万吨,同比增长1.2%,较上月5.5%的同比增速显著下降,这将有助于国内小麦消费,稳定市场价格。和小麦有强相关性的玉米,其进口量同样大幅下降,10月玉米进口量为25万吨,同比减少88.7%;1~10月累计进口玉米1303万吨,同比减少29.9%,这将大幅改善国内玉米需求,支撑玉米价格企稳回升,从而带动小麦饲用消费。下半年小麦、玉米进口断崖式下跌,充分体现了我国控制进口冲击、维护国内粮价稳定的态度,也为小麦价格向好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冬小麦长势稳定
农业农村部信息显示,10月以来,我国小麦主产区气温偏高、墒情较好,天气条件总体有利,全国冬小麦播种质量、出苗情况总体好于往年。但部分地区旺苗比例高,对安全越冬带来不利影响。而11月份,全国大部地区出现6~10℃降温,最低气温0℃线一度南压至苏皖北部至河南南部一带,冬小麦主产区气温由前期偏高转为略偏低或接近常年同期,利于冬小麦抗寒锻炼、抑制冬前旺长。20厘米土壤水分监测结果表明,除河北中部和南部土壤墒情偏差外,北方冬麦区大部土壤墒情适宜,整体冬小麦生长情况稳定。
综上所述,当前小麦饲用有限,面粉加工需求又不足以完全消耗新小麦,政策收购依然是支撑小麦价格的主力。政策收购会否在年底结束,以及规模庞大的托市小麦会否在年后投放,已成为影响后续小麦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,需持续关注。
(来源:粮油市场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