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支持IPV6

您所在的位置:  ›  首 页  ›  粮食市场

费解!糯米需求弱也能涨价?

| 时间:2025-03-27 16:55| 字体大小:

  3月中下旬后国内糯米市场通常步入传统淡季。受节日消费退潮、气温回升导致存储难度加大等因素影响,终端需求趋于疲软,市场交易节奏放缓,按常规供需逻辑推断,价格本应承压下行。然而近期东北糯米市场却上演了一出"逆周期"行情:佳木斯地区糯米出厂价2.35元/斤左右,五常、舒兰等地出厂参考价2.43-2.45元/斤,近期价格上下窄幅震荡。这一反常态的现象背后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市场博弈逻辑?

  首先,供应端收紧:低价粮源稀缺成关键推手  

  企业库存偏低,高价收购乏力。春节前糯稻流通量不及预期。截至3月下旬,黑龙江糯稻基层余粮极少,且剩余粮源多集中在贸易商环节。随着加工企业持续消耗库存,低价糯稻供应缺口逐渐显现,持粮主体议价能力增强。据黑龙江佳木斯地区反馈目前基层优质量收购价升至1.75元/斤,加工成本上浮倒逼成品提价。  

  其次,区域市场分化:东北本地被迫逐步成交相对偏高糯米

  尽管南方销区走货疲软,但东北本地及周边市场的少量需求缓冲了外部压力。随着下游库存逐渐消耗,糯米下游加工厂被动跟进,即便手中有低价原粮的糯米加工厂近期也是宁可停机也不降价销售,供需紧平衡格局下,米企为保障生产连续性,不得不接受高价糯米,形成成本驱动型涨价传导链。 

  最后,南北价差博弈:结构性矛盾下的被动跟涨  

  当前安徽地区糯米出厂价格维持在2.33-2.40元/斤,基本与东北糯米价格相持平。理论上,这应刺激东北价格下滑,但现实情况却大相径庭:一方面,南方高温高湿天气增加长途运输损耗风险,贸易商备货意愿低迷;另一方面,东北米企基于品质差异坚守价格阵地,这种刚需支撑使得东北糯米在区域市场中维持"卖方市场"特征,且西南以及东南等地虽有进口糯米支撑消耗,但后续整体需求缺口仍需要东北糯米做支撑,硬性需求存在,东北糯米价格具备高位优势。

   综上,从短期看,东北产区余粮见底趋势难改,叠加清明节、五一节前备货需求启动,价格或维持高位震荡。但需警惕两个潜在风险:一是东北持粮贸易商大量出货的时间;二是当前高价已抑制部分深加工企业采购热情,若终端消费复苏不及预期,恐引发价格回调。建议下游企业采取"小批量多批次"采购策略,规避库存积压风险。近期东北糯米淡季价格偏强运行,本质是区域性、结构性矛盾激化的产物,当"低库存陷阱"遇上"刚性需求锚点",传统淡旺季规律也可能被阶段性打破。如何在这种动态平衡中把握采购节奏,仍需要对当前各品种保持一定的关注。 

  (来源:粮信网)



  • 分享到:

通讯地址: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6号新时代商务中心35楼 邮政编码:430064

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

鄂ICP备19003974号

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60号

 

  • 官方微信

  • 抖音
扫描二维码下载iphone版客户端